丢掉不知不觉中犯的工作上的坏习惯
1. 当座位越来越乱的时候
为什么你不能维持整洁的办公桌呢?因为混乱正是忙碌的象征,你根本来不及整理,就必须投入新的任务,于是不知不觉,陷入了忙碌>没空整理>工作效率降低>更加忙乱 的恶行循环。
你可以定期检查,留下最近要用的。 要记住, 刚整理完,桌上只能摆到八分满,不论书架或抽屉,最好也都维持约80%的密度,因为新东西增生的速度非常快。
2.沉醉于过去的事迹
其实人容易不知不觉沉醉在从前的丰功伟业中,环顾你的四周,说不定就有这样的主管或资深同事,老爱强调过去的作为,说想当年如何如何。。。
尽管当事人没炫耀的意思,但旁边的人会觉得[又在旧事重提], 如果你曾不自觉常回想从前的事迹,一来表示你还在留恋过去,二来也暴露你的心思不在当下。
最好先试着列出过去的[成功因素], 然后再想想是否也有其他[失败因素]。这样才能推搞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原因。 当新机会来临时,就用适合的方式来应付。
3.动不动说自己好忙
很多人都会觉得[时间不够用], 因此常听别人说:一定要为妥善利用零碎的时间。
想有效利用时间,首先要预测[自己多半在什么时候会有空档。[空档]通常是伴隨[等待]而生。打开你的行事历,妥善安排原来消磨在等待上的时间吧,等人,等电车。。。这些都是属于你的空档。
4.你决定了自己的格局与界限
前所未有的风与光。前人无法达到的记录,就像渺无人跡的境界。是否能打开那扇门的关键,正是自己的决心。只要相信[我可以超越现在的自己], 就能迈向前所未有的境界。记录与对手无关,而是超越自己的界限。真正怀抱梦想的人,会相信[我办得到],并且竭尽所能去尝试。如果遇到挫折,就想想那些努力超越自己,不断刷新记录的奥运选手吧。
5.什么事都自己一手包办
凡事亲自出马,表示你在工作上处处慎重的心态。但是,有时也要退一步想想。。你可以将这件事委托他人啊。 考虑委托的对象时,首先要从对方能不能做到作为先决条件。其次是,自己亲自处理或委托他人,所能达到的完成度与时间,效率等。也就是比较自己跟对方的能力与程度。这种[分辨等级]的思考方式,非常重要。你正好也可以藉此检视自己的能力与程度。 [凡事自己来]这件事本身问题不大,真正的问题在于:不假思索,没有去想工作究竟是什么,只是一味执行。
6. 坚持自我
手机或电器会附上说明书,但职场却没有教战手册。因此,很容易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,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,当然也只能以自己的风格工作,一开始就坚持己见,很容易犯错,因此最好找找之前是否有过[类似的工作或他人的成功经验],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行事风格中。
7.犹豫不决,寄不出抱歉信
电子邮件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但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迅速回信,也很令人烦恼。尤其遇到特别重要的信, 又迟迟不敢回应,心里虽然在意,只能把邮件开了又关,开了又关。
你担心道歉之后会遇到招架不住的难题吗?别害怕,只要你与谦逊的态度面对,应该不会有人故意刁难。不要解释理由,先道歉。
8. 有时候缺少动力
每个人都有缺乏动力的时候,通常压力越大,越提不干劲。针对无法花时间先让自己放松一下的状态,有两个秘诀。
第一:先花5分钟做这份没兴趣的工作。
如果试了5分钟后觉得顺利,就继续做。要是5分钟到了,觉得撑不下去, 至少自己也尽力了,接下来就可以花30分钟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,之后再花5分钟,挑战原先不想做的工作。。就这样交替进行。
第二: 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 提高工作意愿,然后再立刻换成不喜欢的工作。
比如先做能激励士气的工作,然后再做比较不喜欢的工作,这么一来,趁状况顺利的时候,就完成棘手的工作了。 或进公司前, 如果觉得自己缺乏斗志,戴耳机沿路先听五分钟的音乐,振奋心情。
9. 好高骛远
[因为我很强,不管任何目标,我都能达成!]这种心态如果只是自我激励而产生的错觉,那倒还好,但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根本行不通。
为了达成[攀登高山]的目标,首先一定要打好基础。在登山之前,要先经过训练,然后循序渐进往上爬,基础真的很重要,你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。人不可能只做到几次伏地挺身,就一路冲到山顶; 持续练习伏地挺身,就可以锻炼登山攻顶所需的耐力跟体能。总有一天,动人的结局会悄悄降临。。。
10. 不写memo, 以为靠记忆力就行
凡事都想靠自己的记忆力, 不做任何笔记,已经是过时的方法了。与其靠记忆力得到80分,不如一边对照笔记,追求100分的效果。反正就是先记下来,然后暂时不去想,日后才派上用场。此外,所以笔记要写在同一本册子上,要让书写的习惯单一化。如果到处记,最后你会忘记自己到底写在哪里。
11. 过于依赖数位科技, 反而沟通不良
电子邮件真的很方便,即使没碰到面,依然可以传达讯息。因此,藉著通信完成工作的比例也逐渐增加,连电话都越来越少打了。因为寄电子邮件比较快,数位科技的速度真的比较快。大家的确很关心沟通的[速度],然而[品质]的部分又变的如何呢?
其实在见面时,可以看得到对方的表情;如果打电话,或许也可以透过沉默等反应,得知对方的心情; 当场沟通互动,更能捕捉人心微妙变化的机会。如果是在工作上往来的公司,要主动跟承办人员打招呼,如果见面实在有困难,至少也可以打电话说声:[这件事还请多多费心,拜托您了,谢谢!]。记得数位化不是一切,而是憑藉人的热忱,提升工作速度与品质。
评论
发表评论